卵巢癌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喝茶不容易得卵巢癌,是真的吗
TUhjnbcbe - 2020/11/16 2:15:00

茶是仅次于水的第二大饮料,茶叶也被广泛种植于全世界50多个国家。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世界第一大产茶国。

茶叶的成分复杂,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包括生物碱、茶多酚、微量元素、多糖等,其中茶多酚是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茶多酚是茶叶中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具有抗氧化、抗炎等生物学作用,对肝癌、乳腺癌、胃癌、肺癌等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被认为是多种癌症的化学保护剂。茶多酚中的儿茶素包括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和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等,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是绿茶中含量最高、活性最强的多酚类化合物,占儿茶素类总量的50%~75%。

动物实验和体外研究均表明茶对卵巢癌具有抑制作用,但还没有充足的流行病学证据证明茶的抗卵巢癌作用。茶中的生物活性成分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卵巢癌作用。

①抗氧化剂和酶的活化剂:去除体内的致癌物,抑制细胞色素P酶系和端粒酶等关键酶的活性。

②抗血管生成:茶在体内和体外均具有良好的抗卵巢癌细胞诱导的血管生成作用。茶多酚的一种代谢产物茶*素-3,3’-双没食子酸通过抑制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而发挥作用。

③细胞凋亡作用:茶多酚、茶*素等生物活性成分可通过内凋亡途径和外凋亡途径诱导卵巢癌细胞OVCAR-3凋亡。通过活化检查点激酶改变促/抗凋亡Bcl-2蛋白比例,介导内源性凋亡;通过上调死亡受体Fas和DR5表达,介导外源性凋亡。

④细胞周期阻滞作用:茶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上调p27蛋白表达、下调细胞周期蛋白D1、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和p-Rb蛋白水平,诱导卵巢癌细胞OVCAR-3的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

⑤对卵巢癌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茶多酚可以增强卵巢癌细胞SKOV3和3AO细胞同质性黏附能力,降低细胞异质性黏附能力,从而减小卵巢癌细胞脱离原发位点、形成转移病灶的可能性,其机制可能与茶多酚上调E-钙黏蛋白及下调N-钙黏蛋白表达有关。

喝茶与卵巢癌发病

迄今为止,国内外多项研究评估了饮茶与卵巢癌发病之间的关系。关于饮茶与卵巢癌发病关系的结论并不一致,可能是由摄入量评估方式、饮用茶叶的种类、饮茶习惯等的差异所引起。

从研究设计来看,病例对照研究存在着回忆偏倚,受试者准确回忆饮茶习惯的能力受限,饮茶习惯也并非一成不变,这可能导致与未患卵巢癌的人群相比,卵巢癌患者会更加仔细地回忆他们过去做的事情。这些均可导致错误分类,使结果偏向于接近或远离关联性。

总的来说,饮茶没有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并存在降低卵巢癌发病风险的可能性,但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证明饮茶对卵巢癌的保护作用。故可以认为饮茶并不会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

喝茶与卵巢癌预后

相对于卵巢癌的发病研究,饮茶与卵巢癌预后之间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比较少见。

有学者为了评价绿茶的摄入与上皮性卵巢癌预后之间的关系对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进行了队列研究。该研究评估了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在确诊后的绿茶摄入量和3年生存率。结果显示,将引起上皮性卵巢癌的其他相关因素考虑在内,与不饮茶者相比,每天喝超过1杯绿茶的女性和每年饮用茶叶≥g的女性往往具有较低的病死率。这提示女性在确诊卵巢癌后,每天饮用绿茶可提高生存率,可以应用绿茶对上皮性卵巢癌进行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项研究中的大多数女性在诊断为卵巢癌之前就饮用绿茶,但此项研究仅对诊断后的饮茶量进行了评估。

综上,可以认为饮茶并不会增加卵巢癌发病风险,但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饮茶对卵巢癌有保护作用。尤其是针对饮茶与卵巢癌预后关系的研究较少,提供的流行病学证据较弱。许多研究存在局限性,如缺乏茶的种类(红茶、绿茶、凉茶等)、饮茶频率、饮茶量、饮茶的持续时间、泡茶的浓度及温度等与茶叶消费有关的详细数据。

参考文献:

[1]何昕晖,姜宇婷等.饮茶与卵巢癌发病及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6(3):5-9.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文/邱雅

编辑/邱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喝茶不容易得卵巢癌,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