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补充
脉象特征除二十八脉之外,在临床实践上还可以发现一些脉动之象,这些脉动之象往往与二十八脉结合,并不单独出现,也不少见。
1.郁象
脉体扩张和回缩时幅度受限,有一股内力抵抗脉道的张缩运动,从而在指下产生一种脉道运动郁束的感觉。
脉象显郁其原因必定是气机郁束,常因寒、热、痰、瘀、*等内外病邪造成气机张缩受限,是气郁失畅的脉象反映,比较容易与弦、紧、满、涩、实、迟、缓等脉并见,也可以在细、沉、滑、数甚至浮等并见,产生郁细、沉郁、郁滑、郁数、浮郁等脉象。
2.满象
指下呈现饱满浑厚之象。满象的出现与脉道内脉质的稠浊和充盈偏多有关,所以属于痰浊太甚之象,而且往往挟有热邪,在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血糖症、肾衰竭等病患中较易出现脉的满象。
3.糊
脉象边线不清晰称为糊。常与滑、满并见。糊脉的产生与脉体松弛相关,在兼滑兼满的条件下,脉体圆钝又有较松软,则指压下脉边钝软不清晰,而呈模糊之象。凡是糊滑、糊满,必痰浊或湿浊内盛;而糊软脉则与气虚生湿蕴痰有关。
4.亢象
诊者指压患者寸口脉,可明显感觉到脉道内脉气上冲的动力,这股力在指压力量由重转轻、脉位由沉移浮时,会紧随诊者的指面上升,脉力大而脉幅高,呈脉气亢张之势,故名亢象。
亢象的出现由脉气过张所致,与火旺热盛有关,如肝阳上亢、肺胃气盛等等,多伴滑数、弦数、洪滑等脉出现。常见于热病、高血压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病患。亢阳易耗气伤阴,久病之体所出现脉之亢象可伴见虚象,即在亢中存在一定的空虚少力感,这种有力之中兼无力的脉象称为虚亢,反映虚实并见的病机特征。
5.劲象
诊者指压逐渐加大时,明显感到脉道内的抵抗力,而且脉体较为坚实。与亢象不同,劲象在诊者指压放松,指位上移时并无脉力上追的状态,与亢象比较,张力不明显,只是强劲的抗压力(耐重压)。
劲者脉气有力,为阳旺过盛,其脉体、外质多较坚厚,显示痰瘀结滞、气机内郁的存在,因此劲脉的出现反映阳气郁旺与痰瘀结滞并见的病机变化,邪*结滞体内也易出现劲脉。
劲常与弦、实、牢、满等脉并见,易见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肿瘤、糖尿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等病患中。劲与亢可并见,称为亢劲,是阳气过旺,痰瘀阻络,气机活动既张盛又内郁的反映。
6.气点气团
在寸关尺、浮中沉任一部位或多个部位,出现点粒状其边界相对清晰的脉气,称为气点。出现边界清晰呈团粒状脉气者,称为气团。气点较小,气团较大,但两者并无严格区界,形态细小,指下略感尖锐者作气点认定,反之形态较大,指感圆钝的作气团认定。两者的病机意义一致,仅反映病变范围大小不同而已。
气点气团的质地有濡滑、满浊和坚硬三种,凡质地濡滑的气点气团都表示相应部位的脏器经络有气火的升发和壅滞。
如某例急性颈椎间盘脱出,左神经根压迫症患者,整个左侧颈、肩胛、肩头及上肢均剧痛难忍。诊其脉两寸部气团上突,以左寸尤其圆大突出,质滑盛不实,知风火上壅左侧肩颈,脉络不畅,予大剂白芍(50g)合甘草10g收敛上壅之气火,辅以祛风通络清热之味,服药3日,痛势见缓,服药1周,疼痛大减,服药半月,其痛若失,其寸部气团也随病情的好转、痊愈而逐渐变小至消失。
如果气点气团质地坚牢不移,则应疑其痰瘀或痰*内结,需先排查相应上、中、下焦有无肿瘤或结块的存在,排除后再查其他疾病。
气团质地满浊壅盛者大多反映相应部位痰浊壅滞,易见于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证、肾衰竭等病症中的脏器病变,如脑、心、肺、肾之动脉硬化、管腔狭窄、局部瘀阻失畅等等。但痰*结滞导致周围局部组织并发炎症者也可出现这种性质的气团(这种情况不大可能呈气点出现)。
如一例女性右下肺中央型支气管肺癌伴空洞、炎症患者,其脉左侧沉细弦劲,右尺沉,指示肝气郁亢之变,询病史患有多年高血压病;右寸关则浮滑亢盛,右寸后部近寸关之间可触及一气团,质地满盛,指示右下胸内存在浊*壅滞,与其右下肺恶性肿瘤和伴发空洞炎症相符,该处肿瘤空洞坏死和炎症都是痰浊瘀*聚集的病变;患者右寸关脉气虽盛,重压下底气不足,又为气阴两伤之象,所以如此,由肝阳素亢、癌*相加,两邪合伤之故。
如气点气团位于中、沉位较深者,反映病变较深。气点气团时有时无,则多为风火。但气点气团的出现只直接反映体内相关部位气火痰瘀*邪等因素聚集,局部气血不畅或张动的病机,而绝不能根据气点气团直接主证何种病证,否则不符合临床的实际情况。因为同一种病机可以出现在不同的疾病中,从而表现有异病同脉的现象。反之,以冠心病为例,有的病例在寸脉后部或寸关之间出现满或小坚的气点气团,但也可以呈现寸脉的细郁弦涩,此即同病异脉。
气点气团所反映的病位判断,大致按“脉诊思考与主张”中提出的寸关尺、浮中沉的三焦脏器分位推论,但人体是一个整体,阴阳气血的气机活动具三维全身性质,由于气机升降出入的复杂性,未必寸部的气点气团就只反映上焦的问题,关部只反映中焦胆脾胃的问题,下焦只反映肝肾盆腔和阳明大肠下肢的问题。
有时候下病会出现上位脉的异象,上病出现下位脉的失常。如笔者接诊多例双侧卵巢癌患者,其癌块居下,但每当加重复发,则先有寸部气团出现。其寸部气团只反映有气火张动于上焦,但其来源于下焦的*火,是下焦*火的上浮上炎所致。如果将这些病例的寸部气团判断为上焦病变显然是错误的。不过气火上炎作为这些病例病机的一个因素,虽不能直接主病,但有辨证论治上的价值,反映患者的癌*所致气机活动具有升发的特征,是癌性活跃的反映,治疗上应有相应的考虑。
7.沉陷
8.浮势沉势
9.边脉
10.反关脉
11.双歧脉
“沉陷、浮势沉势、边脉、反关脉、双歧脉”内容从略。
以上内容节选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张西俭脉论脉案集》,作者:张西俭,小16开精装。
购买方式
复制淘代码
¥EtYQ0Nljax1¥
至淘宝APP,可跳转至购买页面。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