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国家都在研究新的抗癌药,但对我们来说,新药的意义更是非同一般,因为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最新癌症报告显示,中国癌症患者占全球20%,且有上升趋势。年(可统计的最新情况)癌症新发病例万,死亡万。
形势严峻,但好在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终于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第一,国产抗癌药首次在美国管理。
新消息称,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泛FGFR抑制剂Pan-ICP-在美国完成了对受试者的首次给药。
ICP-是第二个在美国获得临床试验批准的创新靶向药物。该临床试验旨在评估ICP-对FGFR基因异常的晚期胆管癌和尿路上皮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前,这种新药正在中国和美国进行多项多中心开放临床试验。
第二,了解FGFR,一个重要的目标。
FGFR,全称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是一种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合的靶标。FGFR经过基因突变、基因融合或基因扩增后,会导致其激酶异常激活,不再依赖于与FGF配体的结合,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因此,FGFR是癌症治疗的重要靶点,抑制其突变相当于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作为多种原癌基因,FGFR异常可能导致多种癌症,包括膀胱癌、乳腺癌、肝癌、胃癌、骨髓瘤、非小细胞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等。
其中,肝内胆管癌和膀胱癌最为常见。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FGFR变异频率为10%~15%,膀胱癌患者根据肿瘤类型不同,变异频率为10%~80%。
第三代和第二代新药有很多优点。
目前多项临床试验数据表明,FGFR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肝内胆管癌和膀胱癌,客观缓解率可达20%~50%。第二代FGFR抑制剂ICP-具有许多优点。
1.特征
靶向药物的特异性越强,引起的不良反应就越少。通过对种激酶的高通量筛选和检测,结果表明,ICP-在1m浓度下对FGFR1~4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其他激酶无明显抑制作用。这表明靶向药物在生效时不会同时影响其他不相关的激酶。
2.持久药效
ICP-的药效比以往的FGFR抑制剂更持久,代谢后不会因药物浓度降低而解离,所以抑制效果更好,不易产生耐药性。
?
3.耐药突变
除了更强的特异性与更持久的药效外,ICP-还有能够治疗部分耐药突变的患者的优势。我们都知道,靶向药发生耐药后对患者后续的治疗是非常不利的,而ICP-作为第二代泛FGFR抑制剂,对某些特定耐药突变FGFR激酶仍具有较强的结合作用。
4.多种癌症
除了上述说明的一系列癌症外,在目前的临床研究阶段发现,ICP-还具有良好的多癌种治疗潜力,在各类肿瘤的模型中,ICP-都展现出了良好的抑制肿瘤生长效果。
延伸:简单盘点第二代FGFR抑制剂
除了ICP-以外,目前FDA批准的二代FGFR抑制剂还有以下几种。
·厄达替尼,一种泛F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针对发生FGFR变异的实体肿瘤,具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尤其是尿路上皮癌和胆管癌肿瘤。
·Pemigatinib,主要运用在胆管癌的治疗中,表现亮眼。
·Derazantinib,一种口服泛FGFR抑制剂,对于治疗FGFR2融合型胆管癌患者有良好效果,客观缓解率和中位生存期的数据可观。
·Debio,对治疗携带FGFR2或FGFR3激活变异的2例胆囊癌患者经有较好效果,控制率高达62.5%。
·Infigratinib,该药的I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治疗FGFR融合型胆管癌的客观缓解率达到26.7%,疾病控制率达83.6%。
·Fisogatinib,对治疗肝细胞癌效果较为显著,治疗客观响应率达到17%,且持续响应时间长,平均达5.3个月。
·AZD,主要用于治疗肺鳞癌。临床研究中,13例可评估疗效的晚期肺鳞癌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39%。
·Futibatinib,一种ATP竞争性泛FGFR抑制剂,Ⅰ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8例FGFR2融合胆管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25%,且耐药突变率较低。
·Vofatamab,一种针对FGFR3突变的单克隆抗体,主要针对尿路上皮癌的治疗。
?
ICP-是我国第二个获批在美国开展临床试验的创新靶向药物,属于第二代的FGFR抑制剂类药物。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从新药中获益,拥有更多的治疗选择。
参考资料:
[1]四大优势,中国制造!新药填补治疗空白,临床试验已在多国展开!,医学部Erica,基因药物汇,-2-25
[2]FGFR突变患者长生希望!中国自主研发新药ICP-重磅登场!.国际细胞临床与研究.-07-2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